close
作者:西江月

 

蘇軾〈水龍吟‧次韻章質夫楊花詞〉:

似花還似非花,也無人惜從敎墜。
拋家傍路,思量卻是,無情有思。
縈損柔腸,困酣嬌眼,欲開還閉。
夢隨風萬里,尋郎去處,又還被,鶯呼起。

不恨此花飛盡,恨西園、落紅難綴。
曉來雨過,遺踪何在,一池萍碎。
春色三分,二分塵土,一分流水。
細看來不是,楊花點點,是離人淚。

【小註】
1. 「從教」:聽任、不管。從,任。教,使。
2. 「傍」:臨近。
3. 「損」:傷。
4. 「困」:精力不濟,疲倦。此用以形容懶起之貌。
5. 「綴」:緝縫。

【品析】
朱祖謀、龍榆生、曹樹銘等註本皆以為此詞作於元祐二年(1087),而石聲淮、唐玲玲註本則考證以為作於元豐三年(1080)貶謫黃州之時,然其論證略有瑕疵。邱俊鵬〈蘇軾〈水龍吟‧次韻章質夫楊花詞〉瑣談〉、劉崇德〈蘇軾「楊花詞」繫年考證〉、薛瑞生《東坡詞編年箋證》細加考定,均將此詞繫為元豐四年(1081)所作,當可據信。

此詞乃是次韻章楶詞。章楶原詞云:「燕忙鶯懶花殘,正堤上、柳花飄墜。輕飛亂舞,點畫青林,全無才思。閒趁游絲,靜臨深院,日長門閉。傍珠簾散漫,垂垂欲下,依前被、風扶起。    蘭帳玉人睡覺,怪春衣、雪霑瓊綴。繡牀旋滿,香毬無數,才圓卻碎。時見蜂兒,仰沾輕粉,魚吹池水。望章臺路杳,金鞍遊蕩,有盈盈淚。」詠柳絮,而多在表面上做工夫,而情意終不脫豔情,除了文句尚稱平順之外,實在缺乏可賞之處。不若蘇軾放開手腳,縱肆想像,而寄意於深刻之境。蘇軾〈與章質夫三首〉之一云:「柳花詞妙絕,使來者何以措詞?本不敢繼作,又思公正柳花飛時出巡按,坐想內(原作「四」)子,閉門愁斷,故寫其意,次韻一首寄去,亦告不以示人也。」評論章楶詞,極為客氣,而也可以感覺到蘇軾繼作此詞之興味,盎盎然紙上。

上片將柳絮擬人,寫男女之離情。

第一、二句,就柳絮之外形與觀感來切入。此切入點極巧妙。柳絮,或稱楊花,實非花,而是帶有絨毛的柳樹種子。隨風飛舞,自有可觀之處,故云「似花還似非花」。四處飛散,隨風飄轉,無姿無豔,又較眾花不受青睞,故云「也無人惜從敎墜」。似與不似之間,開啟了一扇想像力的窗戶。雖然這二句只是純粹描述,但柳絮為人所輕,引發下文比擬女子為情人所輕棄。就這一點來落筆,實非一般作者所能做到,也有開門見山、直接揭示核心之意。

第三至五句,寫路邊柳絮,而漸次加入個人想像。「拋家傍路」是柳絮被委棄於地的實寫,「思量卻是,無情有思」則是作者的渲染了。「思量」的主體是作者,與「無情有思」的主體不同。誰無情?誰有思?柳絮是大自然之物,本無所謂情思可言,惟人類才有所謂情思。在這裏,「無情」與「有思」的主體未指明,只是說在飄轉離別之中,必有「無情」、「有思」二者。若就下文發揮出去的男女離別來看,是男無情、女有思。

第六至八句,就女有思,進一步將柳絮擬人。女子懶起而有夢,是普遍常見的寫法。此三句先寫懶起。結合柳絮在樹上之形貌,寫女子懶起之情態。「縈損柔腸」結合柳子破開滿腹絨毛之貌,用以極言女子深藏內心之愁思。「困酣嬌眼,欲開還閉」結合隱約可見之初生柳葉的外形,用以形容女子不欲醒來之睡眼。

第九至十二句,寫女子有夢。女子何以嬌眼欲開還閉,因有美夢可以流連也。美夢若何?即是「夢隨風萬里,尋郎去處」。然而,流連不久,「又還被,鶯呼起」。醒來之惆悵,可想而知。此處化用金昌緒〈春怨〉:「打起黃鶯兒,莫教枝上啼。啼時驚妾夢,不得到遼西。」也是常見的一種寫法。

柳絮為春暮之物,故下片擴大至春暮落花之景,並發揮上片意脈,寫人間之離別。

第一、二句,寫春盡難回。「不恨此花飛盡」,而別有所恨。這同樣出自對於柳絮之不重視,但觀點明顯轉變,不拘泥於男女離情了,因下句接云「恨西園、落紅難綴」。「紅」者,花也。「西園」者,乃是漢末曹魏鄴下文人聚會之所。就一般豔情詞而言,「落紅」皆有自傷青春消逝之意,而此處特指「西園落紅」,則「難綴」所指就不那麼狹窄了,而是指一切美好時光不再,正如飛紅落地、無復緝綴於枝上。

第三至五句,寫尋花跡。明明所恨者是「西園落紅」,而為尋遺跡,連所不恨之柳絮的遺跡也在所尋之列。描寫尋者之殷切心情,極為委婉。蘇軾自注:「楊花落水為浮萍,驗之信然。」此處即用其意。所尋無處,唯一尋得的線索竟是無根浮萍。其間失望、落寞,與再次受到的打擊,雖未明言,也令讀者神傷了。

第六至七句,寫春色只剩三分,也是結合著柳絮而下筆。不說春暮,而說春色只剩三分,有其巧妙之處。雖然葉清臣早寫過「三分春色二分愁,更一分風雨」,但仍嫌不夠具象化;蘇軾這三句,句句不離柳絮,即使意象已與上文重複,但讀來不累贅,反而有一種呼應上文、並逐漸收束的效果。所云剩下的三分春色,竟然二分在塵土,一分在流水,如此不堪!在塵土者,委棄無人收;在流水者,去而不可留。有心之人,見此二者,豈能經受!

第八至十句,更寫離人淚。卻云上文所說,皆是粗略看之,至此方才細看塵上水中之物。結尾卻把通首所詠之柳絮拋開,一舉否定,非有相當膽量不可。然而,四兩撥千金,脫略物象外貌,直截點化精神所在。

上下片皆有四個小敘述結構,但相當顯然的是,每兩個小結構之關係較緊密。

 

作者西江月的自我介紹:

〈西江月‧秋深夜中聽雨。下片第二句,用許汜事,見《三國志‧魏書‧呂布臧洪列傳》〉

燈下小詞連雨,樓頭短夢黏愁。
不辭憔悴送清秋。始道和春消瘦。

點檢平生一半,陳留鉅野荊州。
其餘一半豈堪收。夜夜青燈唯有。

 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Flirq 交友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